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环保等优点,各地大力推广实施,装配式建筑已然很成熟,但是也有很多细节性问题会出现,下面就介绍下装配式建筑容易出现的“那些事儿”。
本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约26万㎡,共计23栋住宅,1~4层、顶层采用现浇,标准层采用装配式构件施工(预制墙、叠合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装配率达到55%。
事件一:窗洞口收边
招标图纸中装配式楼层外墙设计了保温层,但是窗洞口四周未设计任何保温(图1)仅外墙设要求计了保温层,窗洞口未做任何保温设计,不满足该市《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即窗洞口收边为保温砂浆且不小于25mm(图2)。于是,发包方变更要增加窗边保温砂浆收口,该项目窗洞口工程量约8.5万m,双方就窗洞口收口单价出现争议。
针对该变更,发包方采用原合同清单里有“25mm无机保温砂浆”含税综合单价38元/㎡,折算成窗边延米含税6元/m,拟按照6元/m计算变更费用,8.5万m*6元/m=51万元。
施工方得知发包方准备按照合同价折算6元/m计算费用,不予认可。发包方表示:
(1)合同价按照单平报价适用于大面抹灰,不适用这种收边收口;
(2)投标报价是基于招标图纸,招标图纸里仅有非标层(现浇层)窗洞口有保温砂浆,因清单中未单独列窗边保温砂浆清单,故在大面保温砂浆中综合考虑,合同价仅涵盖招标图纸现浇层的窗口砂浆收口;
(3)原招标图纸标准层均为装配式构件,且窗洞口图纸节点未设计保温砂浆收口,现在变更要增加该做法,需要重新核定价格,若发包方仍按照大面“25mm无机保温砂浆”价格计算,则面临大额亏损,无法完成施工。据此,施工方提出了报价含税21元/m。
施工方确实有理有据,发包方也找了多家单位询价,询价结果在30元/m左右,定额组价也在20元/m,考虑本变更内容属于新增内容,原合同单价确实不适用,最后发包方同意按照20元/m计算变更费用,8.5万m*20元/m=170万元,最后施工方获得170万元费用补偿,比发包方原审核金额增加119万元。
事件二:装配式免抹灰
装配式建筑免抹灰,通常要求装配式建筑外墙达到“垂四平四”要求,即垂直度、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不超过4毫米,可以直接进行外墙饰面施工,从而实现成本节约。但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各种因素,难以达到项目要求,比如:
(1)铝模加固体系不到位、放线误差、连接处理等导致的安装误差;
(2)不同楼层间现浇混凝土接缝处出现错台(图3);
(3)PC构件拼缝出易开裂;
(4)发包方高品质要求。
本项目招标时采用的是无图纸招标,固定单价合同,工程量按照实际计算。原清单设置了“8mm聚合物防水砂浆”外墙做法,含税单价36元/㎡。后发包方考虑到成本问题,拟采用装配式免抹灰工艺,变更取消外墙防水砂浆22万㎡,减少费用约22万㎡*36元/㎡=792万元。该项目是固定单价合同,正常情况下,取消该外墙做法,后期结算时,不予计算外墙抹灰费用即可。但是本项目缺出现了些争议。
施工方认为外墙砂浆取消,无法保证外墙的平整度,需要做打磨处理,原招标清单“8mm聚合物防水砂浆”包含基层剔凿修补的费用(图4),若取消该做法,需要补偿基层打磨费用,打磨单方8元/㎡,补偿费用22万㎡*8元/㎡=176万元。
发包方指出招标技术要求明确平整度要达到“垂四平四”,达到免抹要求,综合考虑报价。本次取消抹灰后,施工方需要自行采取相关措施,达到项目验收要求,不涉及费用补偿。
从前期的招投标来看,技术要求达到免抹,让施工单位综合报价,施工方审核清单后并未发现有专门的外墙打磨清单项,只有在外墙抹灰清单的项目特征中涵盖“基层剔凿处理”等,施工方便在外墙抹灰的报价中综合考虑基层打磨处理的费用。现发包方取消抹灰,外墙平整度要求并未降低,施工方必须进行基层打磨处理方能达到项目要求,这部分费用理应补偿给施工方。
经过双方协商,发包方取消了外墙抹灰,同意补偿法发包方外墙打磨费用。该事件中发包方节约了抹灰成本,施工方也得到合理的打磨费用补偿,是比较好的结果。
事件三:装配式构件拼缝
装配式建筑是由装配式构件拼接组成,因而存在大量的拼缝,拼缝处的常见做法:耐候胶+PE棒+空腔+胶条+灌浆层(图5),虽然拼缝处已经做了特殊处理,但是由于拼缝处与外饰面的热胀冷缩性能存在差异以及拼缝处易受潮,导致拼缝处经常出现空鼓开裂(图6)。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案是,外饰面涂料分缝尽量与装配式构件拼缝重叠,即涂料分缝按照装配式拼缝设计。
该装配式建筑存在大量装配式构件拼缝,发包方设计时,涂料分缝并未与构件分缝一致,而是错开一定距离,导致外墙涂料覆盖在装配式分缝上,形成“隐缝”(图7)。施工方接收到发包方图纸时,建议涂料深化图重新设计,保持涂料分缝与装配式构件拼缝一致,发包方并未在意。施工完成后,发包方陆续发现外墙拼缝处出现明显空鼓,发包方初始认为是施工不到位,于是加强管控及要求,仍然发现存在明显鼓包情况。
后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
方案一、采取局部修补,针对空鼓开裂处进行铲除重新施工,维修费用约30万元;
方案二、调整涂料分缝重新施工,尽量保持涂料分缝与装配式构件拼缝一致,维修费用约80万。方案一虽然成本低,但只是解决眼前问题,根本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日后仍然会出现空鼓,最后综合决策采用方案二,给施工方下发了维修整改变更。
心得感悟
完善的合同、设计、管理,不仅有利于项目快速、高质量开发,而且有利于成本管控。
现在发包方清单特征往往涵盖内容较多,偏向“一揽子包干”,清单设置上尚有欠缺(比如建议窗洞口砂浆收口单独列项报价、外墙打磨与外墙抹灰分开单独列项报价),装配式建筑虽然已经在广泛普及,但是发包方在设计细节上仍然存在些问题,发承包双方均应做好沟通,提高合同、设计质量,完善管理,实现互利共赢。
文章来源:预制构件网
版权声明: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